熱點資訊
ABOUT US
當前位置:主頁 > 行業資訊 >
行業資訊
產業鏈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趨勢推動了傳統制造企業的轉型升級
時間:2018-12-13來源:廣州樂行機器視覺設備技術有限公司瀏覽次數:
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(IFR)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,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銷售量在2016年達到90000臺,同比增長31%,遠高于世界平均增長率14%。需要更快的供應速度(提高生產效率),靈活的生產供應(靈活的生產線組合,可以隨時調整生產產品),激烈的競爭要求更低的市場價格,導致需要降低生產成本,各種利益相關者要求更環保的生產,以及保護??迪壬鷮と说慕】狄蟾?,預計到2020年,數字化研發和設計工具的滲透率將超過70%,關鍵工序的智能化率將超過50%。產業鏈逐步實現自動化、智能化,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,從長遠來看,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,建設智能工廠是未來產業升級和進步的必由之路。
在最近的2017年德德智能制造合作與前景峰會上,一位企業家說:我廠訂單眾多,工人勞動強度很高,而且經常在短時間內加班。因此,即使招聘門檻很低,也很難招聘到年薪。營業額高達100%。
另一位從事手機配件生產的企業家對此印象深刻:我廠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,由于配件產品的毛利不高,許多員工較多的生產線不得不考慮搬到內陸勞動力較便宜的地方。今后兩三年,就業難的問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。
顯然,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,許多制造企業正面臨著與上述兩位企業家同樣的問題。解決辦法并不復雜,就是用自動化、智能化的設備建設自己的智能工廠,那么為什么企業總是不愿意實施自動化改造呢通過對航空航天、軌道交通、電力工程、環境保護和金屬加工等行業的典型企業的調查,北鋼聯通了解到,產業鏈的管理意識普遍存在以下觀念,影響了企業自動化改造的決策:
工廠A:自動化轉換的門檻很高,實現的風險也很高。B廠:自動化設備和生產線的研究開發投入巨大。投資是否有效工廠C:我們找不到自動化轉換的正確方向,而且轉換周期很長。它影響生產,耗費人力和財力。最好多投保。
顯然,勞動力結構的稀缺和人力成本的上升正是問題的癥結所在。作為制造企業的管理者,或多或少地受到上述問題的困擾,從而減緩了企業轉型的進程,使項目推進變得困難。以典型的工業機器人為例,隨著機器人的效率、穩定性和準確性的逐漸認識,制造業在2013年和2014年呈現出爆炸式增長的趨勢。預計到2025年,中國的關鍵制造領域將完全智能化,關鍵位置將由機器人代替。在這樣劇烈的轉型環境中,企業家不應該再堅持傳統的工廠,而應該采用新的工業發展模式。
與傳統的自動化、智能化、全方位覆蓋的智能工廠相比,傳統的工廠管理混亂,維護困難,不能有效地實現系統管理;信息化,真正實現柔性生產,能夠增強企業整體競爭力,鞏固企業在產業鏈中的主導地位。
在設備和設備之間,它不再是一個孤立的信息孤島。它積極收集生產數據,理解生產數據,實時上傳和反饋,并給出決策者的建議,消除了大量的中間環節??梢噪S時調用和完善歷史數據。人員與設備之間通過數據有著密切的關系,通過傳感器、大數據等軟硬件系統實現實時監控,并對可能發生的故障進行預警。
智能工廠是智慧的結晶。機器只進行機械推理、判斷和報告,不能實現獨立的決策。它要求人類進行統一控制。
虛擬現實技術是其中的關鍵技術之一。中央控制室是集信號處理、動畫技術、智能推理、預測、仿真和多媒體技術于一體的新型工業控制室。借助于各種視聽和傳感器設備,生產過程和材料狀態將以虛擬的方式顯示。它顯示的內容是生產實際情況,使人們能夠從感官和視覺方面獲得生產的視覺管理,鑒于國內自動化市場,只有北鋼聯成功地將虛擬現實技術融入工業領域。首次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對復合材料自動化生產線進行了演示。
頻繁的產品模型切換易于實現,并且形成設備之間的最佳協同關系。就像一個專家小組,他們有自己的獨立性和團隊精神。
辨別機器是否具有人類思想的關鍵是自我意識。智能工廠可以在不斷的實踐中自學,擴展知識庫,為人類決策提供依據,適應各種復雜的生產條件。
所有生產活動將由自動化集成系統控制。第一條生產線將配備自動化設備或智能機器人。根據預先設定的機械動作和已制定的生產計劃獨立生產。無人值班24小時,也無法達到質量和數量的目標。
根據IHS的報告,亞太地區將帶動全球工業自動化產業的發展,產業鏈的升級將繼續加快。在這個過程中,大多數公司已經走上了自動化和智能化改造的道路。據估計,到2017年,全球工業自動化產業將達到2250億美元。無論是高速的大批量制造企業,還是追求柔性和柔性的定制制造企業,都離不開工業自動化技術,北京鋼鐵總公司站在第一線,深感自動化和智能化升級改造的浪潮。近五年來,工業自動化年產值以135%的速度增長,我國制造業鏈條正在悄然加速升級改造。在產業4.0以及整個產業鏈升級改造的大背景下,落后的生產方式將無法與先進產業鏈的上游和下游連接。因此,只有兩種:升級改造或反向淘汰。
相關推薦:
- 基于智能交通的14個應用設計實例2019-01-02
- 麗江市自動化水產養殖污水處理設備制造商2018-12-13
- 交付加拿大開發基于視覺的無人機導航系統2019-04-03
- 麻省理工與上堂科技攜手宣布建立人工智能聯盟2019-01-02
- 機器視覺如何應對工業自動化系統集成應用的挑戰2019-04-02
- 寧波螺絲機控制系統2019-04-08
- 為什么人工智能機器視覺讓主要品牌制造商繁榮2019-01-02
- 2019東京國際機器人展2019-04-01
- Facebook收購人臉識別公司機器視覺識別或風門2019-01-02
- 自動控制中的機器人規則2019-01-07
- 谷歌和OpenAI開發了新的工具來更好地研究機器視覺算法是如何理解世界的2019-03-30
- 基于機器視覺的10個實際案例,包括電路圖和設計技術2019-01-02
- 關于召開人工智能技術及其應用研討會的通知2019-03-30
- 機器人控制系統的發展與展望2019-01-07
- 第九屆深圳工業自動化與機器人展,2019年2019-01-02
- 了解智能圖像傳感器行業的過去和現在2019-04-04
- 科捷智能載波自動化設備展南戰區前沿科技成果展2019-04-04
- 龔建雅院士:測繪遙感技術發展的機遇與挑戰2019-03-30
- 創新智馳首席技術官張發恩:人工智能+到B或藍海將誕生一個新的巨人2019-01-07
- AMD前芯片研發總監為什么要開發出超越芯片巨頭的人工智能芯片2019-01-02